炉下陨石坑撞击起源证据——溅射斯石英角砾研究

熊 燕平, 张 国培
广东天高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炉下陨石坑溅射物覆盖层分布广泛,以坑外北部大东山区保存较为完好。坑中心正北方向约6km处,泥
砂岩地层中发现冲击嵌入角砾,外形多具有旋转扭曲形态及熔壳特征;溅射角砾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密度
4.26g/cm3、矿物折射率为1.7132 ~ 1.7625、与合成斯石英的拉曼谱图特征大致相同,符合斯石英矿物的标准;角
砾主要由斯石英矿物组成,岩相学特征显示斯石英经历了矿物形成及矿物冲击变质复杂过程。溅射斯石英角砾的
发现,提供了该坑矿物发生冲击变质的诊断性证据。

关键词


陨石撞击坑;环形山构造;斯石英;冲击面型微页理;拉曼光谱;炉下

全文:

PDF


参考


[1]陈鸣.岫岩陨石撞击坑发现及研究[M].北京:科

学出版社,2014.3.

[2]王寒竹.识别冲击变质作用的岩石学和矿物学标

志[J].地质科技情报,1988,7(4):28-33.

[3]游振东,钟増球,索书田.论超高压变质的矿物

学标志[J].现代地质2007.6(21-2):195-202.

[4]王鹤年,谢志东,钱汉东.太湖冲击坑溅射物的发

现及其意义[J].高校地质学报,2009.12(15-4):437-444.

[5]H·麦奥.显微拉曼光谱仪在分析和鉴定薄片矿物

中的应用(译自E·C·T·赵景德1986年8月讲学材料 杨

思学 译 张振儒 沈今川 校)武汉地质学院《地质科技情

报》,1987.

[6]游振东,刘嵘.陨石撞击构造作用的研究现状与

前景[J].地质力学学报,2008,14(1):22-37.

[7]游振东.冲击变质效应与冲击变质的阶段:兼论

岫岩陨石坑的证实[J].自然杂志,2011,33(1):35-41.

[8]刘厚祥.陨石冲击变质作用的一般特征[J].西南工

学院学报,1994,9(1):32-38.

[9]黄易勤,熊燕平,苟瑞,等.江西吉水炉下环形

构造坑底混杂堆积层的发现与成因解析[J].东华理工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2(1):52-57.

[10]熊燕平,张国培.炉下陨石坑撞击起源证据——

震裂锥研究[J].工程技术,2023,(9):74-79.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