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控制技术在便携式加压舱中的应用

董 慧婷1, 罗 瑞豪2, 王 龙飞2, 方以 群*3
1、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海军军医大学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2、海军军医大学海军特色医学中心;海军军医大学免疫与炎症国家重点实验室
3、

摘要


便携式加压舱通过气体控制技术提供高压氧治疗,适用于潜水减压病、高原病等缺氧性疾病的紧急救治。补氧技术通过物理、化学及电解水供氧,精确调控舱内氧气浓度;二氧化碳吸收技术利用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等方法,维持舱内气体环境稳定。本文综述了便携式加压舱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在医疗和特殊环境中的应用,展望了未来气体控制技术的智能化与高效化发展,以推动便携式加压舱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


便携式加压舱;补氧技术;二氧化碳吸收技术;气体控制

全文:

PDF


参考


[1]林高藏,刘晨沁,乐航宇,等.高压氧疗法及应用研究现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22,46(03):302-306.

[2]高春锦,杨捷云,翟晓辉.高压氧医学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5-109.

[3]胡慧军,张敦晓,孙强,等.便携式空气加压舱空气调节装置的设计与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2016,37(11):32-34.

[4]倪啸晓,谢秋幼,何艳斌,等.便携式软体高压氧舱的应用现状与前景[J].江苏医药,2015,41(02):188-191.

[5]蔡锋,张虎军.便携式高原单兵增压氧舱的研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1,(1):82-84

[6]Kasic J F, Smith H M, Gamow R I. A self-contained life support system designed for use with a portable hyperbaric chamber[J]. Biomedical Sciences Instrumentation, 1989, 25: 79-81.

[7]于峰涛,顾秀良,翁永斌,王凯,缪巍巍,何冰,刘星星,贾春遐.国外常见便携式加压舱比较及GSE24 FoldaRec型便携式加压舱性能分析[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3,20(2):134-136

[8]刘文武,俞旭华,徐佳骏,李慈,陈杰,刘平小,王世锋.便携式加压舱治疗减压性疾病的特点与应用[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2,29(2):248-251

[9]海创.便携式加压舱[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4(10):19-19

[10]胡慧军,范丹峰,田丽丽,等.便携式加压舱在海军军事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08):109-111.

[11]滕晓波,唐先式.海军某医研所推出便携式医疗加压舱[N].科技日报,2007-01-31(001).

[12]袁俊舫.论便携式加压舱在我国现代海军装备中的重要性[A].第六届全国高气压设备学术研讨会[C],2009-09-01

[13]王大伟,王秋霞.制氧供氧技术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2,(09):251-252+227.

[14]田朴,李宁,孔庆平,等.高原小型便携式供氧装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盐化工,2021,48(03):106-108.

[15]胡金波,常泓,潘智勇,等.一种机载医疗供氧设备的设计与实现[J].液压气动与密封,2024,44(06):80-84.

[16]姜磊,王瑶,高成君,刘帅,曹俊,王东升.载人潜水器供氧与二氧化碳吸收技术不同标准的比较分析[J].中国造船,2020,61(1):177-186

[17]杨支秀,鲁博,郭丁丁,等.CO2捕集及分离方法研究现状与进展[J].山东化工,2020,49(18):62-64.

[18]张嘉伟,顾文波,张富龙.基于化学吸收法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进展[J].低碳化学与化工,2023,48(4):96-106.

[19]赵建军,甄文龙,吕功煊.固体氧化物电解CO2技术现状与前景[J].燃料化学学报,2022,50(10):1237-1258.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661-3506-07-04-143703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