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造背景下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搭建

于 光旭1, 张 皓妍1, 金占 勇*1, 葛 天昊2, 夏 爽3
1、北京建筑大学 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
2、长安大学 汽车学院车辆工程专业
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传统生产力评价体系包含的指标难以全面反映智能建造背景下多元化生产要素的贡献,与此同时新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凸显,现有评价体系已难以适应这种变化。研究者旨在构建一套基于智能建造背景的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将新质生产力细分为科创生产力、智能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再通过文献研究法抓取典型指标用于评价这三类准则,并通过建立AHP-EWM-TOPSIS评价模型得到最终评价指标——智能建造新生生产力发展水平。期望为智能建造背景下的新质生产力评估提供科学、系统的工具,并为行业和企业的战略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智能建造;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评价体系

全文:

PDF


参考


[1]周文,许凌云.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J].改革,2023,(10):1-13.

[2]Skibniewski M J. Robotics in civil engineeringl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1988.

[3]Bradley D A, Seward D W. Robots and automated systems for the civil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ies[J].Civil Engineering Systems, 1990,7(3):135-139.

[4]Boles W W, Wang J. Construction automation and robotics in civil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grams[J].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 1996, 122(1).12-16.

[5]马羚.智能建造背景下人机交互安全管理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21.

[6]苑东亮,王治,任连伟,等.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智能建造应用成熟度的评价[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9):8239-8247.

[7]吕刚,王同军,刘建友,等.铁路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及其分级评价方法研究[J/OL].铁道标准设计,1-8[2024-09-30].

[8]吴凤平,宋妍,黄蕊.新发展理念下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OL].水资源保护,1-11[2024-09-30].

[9]肖瑶,张兵,仲敏,等.基于GIS的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耦合水平评价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55(04):487-494.

[10]郭振伟,王新雨,罗晓予,等.绿色公共建筑全寿命期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以夏热冬冷地区为例[J].建筑科学,2024,40(02):12-18+29.DOI:10.13614/j.cnki.11-1962/tu.2024.02.02.

[11]杨卓媛,黄宇云,夏函,等.水利新质生产力评价体系及其应用[J/OL].水资源保护,1-12[2024-09-30].

[12]杨保安,张科静.多目标决策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

[13]舒欢,刘文娜.基于组合赋权—TOPSIS模型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案优选决策方法[J].工程管理学报,2013,27(04):83-86.

[14]左其亭,郝明辉,姜龙,等.幸福河评价体系及其应用[J].水科学进展,2021,32(01):45-58.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661-3506-07-07-145667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