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emo的生成机制及传播动因研究

武 海晶
天津外国语大学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进步及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对人们的日常交流产生
影响。本文尝试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借助理查德·道金斯提出的模因论并结合具体案例来探讨网络流行语emo的
生成机制,并从该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功能、使用者心理、媒介因素等方面探究emo一词的传播动因,揭示当今社会
现状并探究青年群体心理,以期引发人们思考,最终推动社会发展。

关键词


社会语言学;网络流行语;emo;生成机制;传播动因

全文:

PDF


参考


[1]Shiqi, Song and Xiao Jumei.“On the Internet

Catchwords.”US-China Education Review B (2021): n.

pag.

[2]Li, Meng and Yueqin Gao.“An Analysis of Internet

Catchwo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 1 (2011):

635-643.

[3]陈芷琪.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网络流行语“emo”的

使用与解读[J].品位·经典,2022(13):62-64.

[4]宫敏燕,周桃顺.社交网络中青年“丧文化”的

社会学阐释[J].新媒体研究,2021,7(23):85-88.

[5]骆昌日,何婷婷.近十年来我国网络流行语的演

变及传播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5(02):108-115.

[6]黄自然.网络流行语体的传播机制与传播动因探

析[J].新闻界,2011(06):93-96.

[7]刘国强,袁光锋.论网络流行语的生产机制——

以“躲猫猫”事件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

报,2009,No.(05):54-56.

[8]Dawkins R.自私的基因[M].2版.卢允中,译.北

京: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6.

[9]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2.

[10]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

社,2001:41.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