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动量词“通”与“番”的对比研究

杨 欣鑫
四川大学

摘要


本文通过总结词典释义,以及运用语料库相关例句来分析动量词“通”和“番”的语义特征,并将两个动
量词进行对比研究,以此发现两者最具有区别意义的语义特征。同时,依据两个动量词的语义特征,思考在对外汉
语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掌握“通”和“番”的用法。

关键词


动量词;“通”;“番”;语义特征;对外汉语教学

全文:

PDF


参考


[1]李昌林.近义量词“片”“张”“面”“幅”的对外

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1.

[2]于立昌.现代汉语动量词的分类[J].华文教学与研

究,2018,(03):38-46.

[3]耿秋华.动量词“通”、“番”、“顿”的研究[D].

聊城大学,2017.

[4]张明辉,闫语萌.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综述[J].昭

通学院学报,2023,45(01):99-105.

[5]邵敬敏.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

系[J].中国语文,1996(02):100-109.

[6]刘街生.现代汉语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J].语言

研究,2003(02):51-55.

[7]周娟.动量词“番”“通”“气”的语义差异及其

历时解释[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32(04):35-40.

[8]方寅.也谈动量词的语义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8(08):118-121.

[9]郭晓沛.量词“通”的产生及历史演变[J].现代妇

女(下旬),2014(12):40.

[10]姚伟嘉.动量词“番”探源[J].南京师范大学文

学院学报,2010(04):185-188.

[11]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M].北京:中华书

局,1965.

[12]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M].北京:语文

出版社,2002.

[1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

馆,1980.

[14]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臧娇娇.大数据背景

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语料库语言学,2016(1).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