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复合趋向补语“起来”“起去”的不对称
摘要
复合趋向补语“起来”的语义相对复杂,大体可以分为趋向义、结果义、状态义和评价义四类。与“起来”
相对的“起去”在汉语中存在,但由于语义、认知等方面的原因与“起来”表现出不对称的特征,在现代汉语中逐
渐消隐。
相对的“起去”在汉语中存在,但由于语义、认知等方面的原因与“起来”表现出不对称的特征,在现代汉语中逐
渐消隐。
关键词
复合趋向补语;“起来”;“起去”
全文:
PDF参考
[1]蔡绿.复合趋向补语语义的虚化[J].西南交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91-96.
[2]房玉清.“起来”的分布和语义特征[J].世界汉语
教学,1992(01):23-28.
[3]高顺全.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语义解释[J].汉
语学习,2005(01):56-61.
[4]李倩.浅论复合趋向补语“起来”——兼谈“起
来”与“起去”的不对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
(06):121-125.
[5]李银美.语法化与主观化:“起来”和“起去”不
对称分布[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05):
167-169.
[6]刘道锋.“来”“去”的位移阐释与“起来”“起
去”的不对称[J].巢湖学院学报,2003(06):95-97.
[7]刘广和.说“上2、下2……起来2”──兼谈趋向
补语、动趋式[J].汉语学习,1999,(02):12-15.
[8]刘月华.几组意义相关的趋向补语语义分析[J].语
言研究,1988(01):1-17.
[9]王灿龙.“起去”的语法化未完成及其认知动因
[J].世界汉语教学,2004(03):27-37.
[10]邢福义.“起去”的普方古检视[J].方言,2002
(02):97-107.
[11]邢福义.“起去”的语法化与相关问题[J].方言,
2003(03):205-213.
[12]邢福义.“起去”:双音趋向动词语法系统的一
个成员[J].汉语学报,2015(01):2-12.
[13]朱京津.“V起来”误代偏误的认知语义分析及
教学应用[J].语言文字应用,2019(02):84-93.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