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下的高校非遗外宣翻译课程建设路径

熊 辉
东北林业大学

摘要


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文旅融合为高校非遗外宣翻译课程的建设者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数字化和AI赋能教学时代的到来,丰富了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为探索高校更好地发挥培养翻译人才的堡垒作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文章在讨论文旅如何与非遗保护相融合,高校非遗外宣翻译课程如何开展建设,以及教师团队建设提升教师素质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校要遵循时代的脚步,勇于创新,让人才培养落到实处,实现“翻译教学-非遗保护-旅游发展”的融合式建设模式。文章具有一定学术逻辑与实践价值,将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可落地的参考方案。

关键词


文旅融合;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课程建设

全文:

PDF


参考


[1]孙艺风.《文化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王安福.《三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1

[3]黄驰.《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外宣翻译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20

[4]杨帆.基于非遗文化传承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J].现代职业教育,2021(17):58-59.

[5]张苏秋,顾江,王英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知识图谱分析——基于知网CSSCI(1998-2019)数据》,《南京社会科学》2020年第4期.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