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城-乡”融合理念的乡土课程

胡 雯棋
湖南师范大学

摘要


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顺应乡村教育振兴和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在传承乡村文化、继承乡村文明、培养乡村人才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受固定思维、拼接思维、理性思维的影响,乡土课程在实施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地域上城乡隔绝、文化上城乡冲突、实施上知与情意行分离的情况。因此,为了发挥乡土课程真正价值,需要建设走向城乡融合理念的乡土课程,使城乡地域彼此融合、城乡文化彼此渗透,使乡土课程的实施做到知情意行一体。最后并对基于城乡融合理念的乡土课程进行价值探寻。

关键词


城乡融合;乡土课程;乡村教育

全文:

PDF


参考


[1]袁凤琴.乡土课程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意蕴及实践路径[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1(05):16-24.

[2]孙宽宁.乡土课程的困境及其超越[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09):29-36.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肖正德,谢计.新生代乡村教师之乡村“局内人”文化身份建构——基于地方性知识教学的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21,(11):87-92.

[5]袁利平,温双.乡土课程开发的文化价值与实践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8,(05):80-85.

[6]刘旭.唤醒灵魂的好课[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09):1.

[7]黄浩森.乡土课程资源的界定及其开发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09,(01):81-84.

[8]王勇.城乡文化一体化与乡村学校的文化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2,(03):46-48.

[9]宋岭.杜威哲学中的具身化思想及其教育意蕴[J].教育学报,2022,18(01):33-43.

[10]刘守英,王一鸽.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中国转型的乡村变迁视角[J].管理世界,2018,34(10):128-146

[11]袁利平,温双.社会转型时期乡土课程的价值定位与开发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8,(01):69-72.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