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南非遗促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价值与路径

赖 建东
湖北科技学院鄂南文化研究中心

摘要


鄂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样,对增强民族团结、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民族和谐共荣的关键。通过研究鄂南非遗文化的深层内涵和当代社会中的教育价值,探索二者融合创新的发展模式,为促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贡献独特的文化力量。

关键词


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鄂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美育实践

全文:

PDF


参考


[1]陈曦,刘棠,韩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教育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33):81.

[2]陈姗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美育中的价值[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28):147-151.

[3]戴幸娟.当代高校美育的提升路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22.

[4]望艳,覃芳敏,杨茂华.创新发展非遗 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民族大家庭,2022,(03):25-26.

[5]马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张家川县为个案[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2,43(12):12-18+23.

[6]黄孝东,张继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保护[J].广西民族研究,2022,(03):145-151.

[7]董宇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新时代统一战线论坛·2024”综述[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5,(01):160-164.

[8]夏小玲.鄂南非遗进校园的实施途径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1,41(04):18-22.

[9]向宏年.以剪纸为路径“活态”传承鄂南非遗的几点做法[J].美与时代(上),2022,(01):18-22.

[10]鄂南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科技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画展开幕[EB/OL].https://enwhzx.hbust.edu.cn/info/1012/2429.htm.

[11]黎锁.咸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及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基于3级103项数据的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3,43(04):7-12+69.

[12]何岳球,石荷露.试论咸宁民间叙事长歌的伦理道德观[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05):53-56.

[13]刘进清,赵峻.鄂南古瑶文化的形成与“垒石”遗存[J].人文论丛,2020,33(01):120-126.

[14]赖建东,许欣玮,肖乐维,等.基于青砖茶文化的茶艺创编及融入师范专业教育实践的应用探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5,45(02):9-16.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