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儿童自信心培养
摘要
自信心,还有自信感之称,它是一种对自己行动的能力和价值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和评价,是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自信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对一个人的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一年级中明确提出:“学习用汉语进行口头交流,并逐渐形成说汉语的良好习惯;要认真、努力地听,完整、简要地讲述;在口语交际时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自信地表现出来。要主动参与到讨论中来,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1]在课堂上,要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调动他们的思维能力,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本文采用抽样调查法、观察法等,通过分析低段儿童的性格特征、学习习惯等,就如何培养低段儿童的自信心及自信表达作简要叙述。
关键词
低段儿童;自信心;自信表达;发展
全文:
PDF参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2.
[2]黄希庭.心理学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89-192,216-220.
[3]车丽萍.国外关于自信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2(4):418-424
[4]毕重增,黄希庭.中国文化中自信人格的内涵和功能[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2):224-229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