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综述
摘要
关键词
全文:
PDF参考
[1]王国芳.教、学、评一致的内涵审视、现实困境与实践推进[J].中小学德育,2024,(07):26-31+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22:2-44.
[3]叶丽新.“教学评一体化”与“教学评一致性”的分别理解与统筹实践[J].语文教学通讯,2024,(Z1):4-9.
[4]张丹.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行动模型[J].课程.教材.教法,2024,44(07):95-101.
[5]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01):4-6.
[6]崔允漷,雷浩.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3(04):15-22.
[7]雷浩.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23,43(10):42-49.
[8]杨季冬,王后雄.论“素养为本”的“教、学、评”一致性及其教学实现[J].教育科学研究,2022,(11):64-70.
[9]崔允漷.教-学-评一致性: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之关键[J].中国基础教育,2024,(01):18-22.
[10]张志勇.教学评一致性的背景追溯、理论内涵与安全分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8):26-29.
[11]林荣凑,缪佳丽.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三问[J].基础教育课程,2024,(10):52-56.
[12]王琪,韦艳艳.中学生物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综述及展望[J].中学生物教学,2024,(26):10-13.
[13]赵德成.“教—学—评”一致性何以可能[J].课程.教材.教法,2024,44(05):55-63+79.
[14]王纯鸿.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作业改编策略——以“小数加减法”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4,25(02):21-24.
[15]宋词,郑东辉.学教评一致性的课堂实践困境与突破[J].当代教育科学,2018,(11):22-26.
[16]章勤琼,阳海林.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兼论核心素养的落实与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11):21-28.
[17]崔允漷.教-学-评一致性: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之关键[J].中国基础教育,2024,(01):18-22.
[18]陈新华,张贤金,严业安,等.我国“教、学、评”一致性研究:评析与展望[J].化学教学,2020,(07):23-29.
[19]雷浩,周燕微,欧洋.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一致性及其实现路径[J].人民教育,2023,(22):64-67.
[20]李明照.教学评一致性实施三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0,(11):104-105.
[21]于丽萍,蔡其全.义务教育阶段大概念教学研究——教学评一致性区域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14):52-55.
[22]王一同,李维.“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静电感应”教学改进[J].物理教师,2024,45(09):17-21+25.
[23]孟凡龙,朱家华.循证视域下“教—学—评”一致性的价值实现——以初中生物学教学为例[J/OL].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版),1-5[2024-11-20].
[24]杨雪,张春莉,刘冠男.教、学、评一致性:贯穿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一些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22,(25):13-16.
[25]邵朝友,韩文杰“.教—学—评”一致性何以可能:形成性评价课堂技术及其应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0(3):15-19;40.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