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教化思想观照下的视障学校非遗音乐教育研究

董 金光, 马 会贞
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

摘要


针对当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文化资源适配不足、形式单一等尤其特殊教育领域更为突出的现状,本研究以中华礼乐教化思想为理论框架,探讨非遗音乐在视障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路径。通过梳理礼乐教化思想“以人为本”“以乐载道”的核心特征,揭示其对视障群体“陶冶性情、修养身心”的独特德育价值,结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乐载体优势,提出以非遗音乐强化特殊教育文化认同与情感疗愈功能的实施策略。以潍坊诸城派古琴为典型案例,论证非遗音乐通过赏析、演奏与文化浸润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能够有效激发视障学生感知优势,在技能习得过程中同步实现道德培育与文化传承。礼乐思想与非遗音乐的融合教育既可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局限,又能构建特殊群体从文化接受到文化传播的双向路径,对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具有双重实践价值。

关键词


礼乐教化思想;视障学校音乐教育;非遗音乐

全文:

PDF


参考


[1]蔺立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经验探究——基于济南市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分析》,《现代教育》2024年第1期,第39—44页.

[2][汉]郑玄注:《礼记正义》,上海:上海估计出版社,2008年,第1477页.

[3]吴怡垚:《先秦儒家礼乐思想及跨文化传播》,《当代音乐》2022年第4期,第30—31页.

[4]《礼记正义》,第1458页.

[5]《周礼注疏·春官宗伯第三》,[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清嘉庆刊本卷十九,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1625页.

[6][汉]刘安编:《淮南鸿烈集解》卷十九,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648页.

[7]韩云忠:《先秦儒家礼乐文化的德育价值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