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思考与探索
摘要
在阐述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的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与应用面临的困难,结合高校特色思考与探索,通过思政引领、研教转化、技术融合、数智赋能、行业特色加载等措施,形成了开放创新、良性发展的人工智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体系,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开放共享;人工智能
全文:
PDF参考
[1]高东锋.信息化时代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思路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8,(04):93-96.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教高厅[2017]4号)[Z].2017.
[3]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Z].2019.
[4]农春仕,孟国忠,周德群,潘越,张远兰.“双一流”行业高校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05):15-19.
[5]熊宏齐.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新时代教学特征[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9):1-4.
[6]张敏,刘俊波.对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01):10-13.
[7]董彬,吴涛,姚志刚,王君,李建庆,赵文娟,刘龙祥,孙春龙,宿志伟,刘滨.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生物工程类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生物工程学报,2022,38(04):1671-1684.
[8]熊宏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助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融合改革与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5):1-4,16.
[9]张敏,文福安,刘俊波.高质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内涵和特征[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2,39(03):1-4.
[10]常亮,刘慧君,孙学军,张晓瑜,陈雪铮.高校组织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思考——以河北大学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2):29-32.
[11]刘金库,卢怡,张敏,盛潇潇.科研成果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线转化的模式——以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建设为例[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0):58-61.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