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融入高校学前教育的路径研究——以手工制作课程为例
摘要
文以化人,文以树人,让优秀传统文化发声。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遗”文化,它在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道路上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将“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手工制作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技艺,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亦可帮助丰富课程内涵。目前“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手工制作课程也存在有“优质师资的匮乏”、“外部衔接不够”、“教学设计悬置性”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构建非遗传承平台”、构造‘全链式’教学设计体系的建议,以促进“非遗”文化与高校手工制作课程的有机融合,以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非遗”文化;手工制作课程;实践路径
全文:
PDF参考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s://www.neac.gov.cn/seac/c100472/201710/1083685.shtml?eqid=cf2be584001bdcf00000000464745d6b2017,2017年10月18日.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33447.htm,2021年8月12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http://www.npc.gov.cn/zgrdw/huiyi/lfzt/fwzwhycbhf/2011-05/10/content_1666069.htm,2011年2月25日.
[4]韩民青.当代哲学人类学:第1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5]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64.
[6]韩君华,许亨洪.“五育并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创建的机制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1.
[7]李源,迟海波.“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4(38):29-34.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