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为桥:汉字艺术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跨文化传播机制研究
摘要
在全球文明互鉴背景下,中国书法作为中华文化核心载体,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展现独特传播价值。本文基于跨文化传播理论,结合12个国内外典型案例,系统分析书法教育的语言教学与文化认同双重功能,构建以“技道融合”为核心的四维传播模型。研究发现:书法通过美学体验使文化折扣降低42%(周斌,2025),其教学需构建“政府-院校-技术-市场”协同机制;AI与元宇宙技术为破解资源瓶颈提供创新方案(奉化区教育局,2025)。最后针对三大挑战提出优化策略,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提供理论与实践参照。
关键词
书法艺术;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传播;文化认同;技术赋能
全文:
PDF参考
[1]奉化区教育局.(2025).AI赋能传统艺术的路径探索.宁波教育科技报告.
[2]金铉哲.(2025).汉字文化圈背景下的中韩语言教育比较.延世大学学刊,(1),64-78.
[3]李君.(2025).国际学生书法活动的三维教学模式构建.海南大学学报,(5),62-71.
[4]李运富.(2025).汉字文明学的理论建构.中国社会科学报,(647),48-53.
[5]彭德.(2025).技术时代传统艺术的守正创新.中国美术教育,(4),58-65.
[6]香港大学.(2025).汉字与汉文教育国际研讨会摘要集.
[7]赵阳.(2025,5月14日).海外“兰亭书法学堂”的文化传播机制.中国教育报,6版.
[8]周斌.(2025).书法行为与跨文化心理认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