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乡村振兴的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运行机制研究

罗 艺霖1, 苗 宇2, 付 刚3
1、四川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3、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摘要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实践育人当下主要面临着教育供给与乡村需求错位、主体协同梗阻、实践场景脱域等教育结构性矛盾。基于协同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与社区教育理论,本研究创新构建了“目标-主体-资源”三螺旋协同创新模型,突破传统线性合作模式,设计“高校决策核心-政府制度供给-企业需求反哺-乡村场景承载”的四维非线性互动育人网络。研究提出以高校为核心主导、政府搭建制度平台、企业深度参与的三维立体运行机制。研究发现,该模型通过目标协同、主体耦合与资源交互,能有效促进教育链、政策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战略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对完善“新农科”建设与乡村人才培育具有政策性参考价值。

关键词


乡村振兴;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三螺旋模型;协同创新

全文:

PDF


参考


[1]Etzkowitz, H., Leydesdorff, L. The Triple Helix: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Innovation in Action [J]. Research Policy, 1997,26 (2):109-123.

[2]林南.社会资本理论的新发展[J].社会学研究,2017,32(3):45-60.

[3]陈振明.协同治理: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4]李政涛.社区教育的实践转向[J].教育研究,2020,41(8):112-119.

[5]顾明远.教育大词典(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6]OECD. The Triple Helix of Innovation: 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Linkages [R].Paris: OECD Publishing,2019.

[7]钟秉林.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J].教育研究,2018,39(11):88-93.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