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路径研究
摘要
本文基于学理视角,讨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核心概念,包括家国情怀的理论内涵、课程场域下培育实践的学理定位,以及该项教育实践的多维价值向度。深度剖析初中生家国情怀发展现状,揭示其在认知、情感与行为层面呈现的双重特征,同时挖掘家庭教育方式、学校教育生态及个体成长特性等多维因素的交互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从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模式创新、实践体系拓展、教育场域优化、师资能力建设五个维度提出培育路径,尝试助力初中生家国情怀培育实效。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生家国情怀;路径研究
全文:
PDF参考
[1]仲帅,李佳.思政课教师厚植家国情怀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实践进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5,(01):104-111.
[2]房敏,陈美兰,王心娇,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涵育学生家国情怀的微观路向[J].教学与管理,2024,(26):56-60.
[3]李蒙,陈昊宇.全面加强青年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12):79-81.
[4]王攀.家国情怀巧培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4,(06):55-57.
[5]李璠.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培育家国情怀的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19):74-77.
[6]赖高明.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家国情怀的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02):20-21.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