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课堂中“人地协调观”的渗透路径与实践效果
摘要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为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视角,也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核心载体。在中学地理课堂上有效渗透这一观念,需超越单纯知识传授,通过重构教材、创新教法、拓展实践等途径,促使学生在认知层面把握人地关系的复杂性,在情感层面树立环境责任感,并在行为层面落实协调发展理念。本文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实践,探讨渗透路径,包括教材案例的情境解读、问题链驱动的思辨探究、跨学科融合的项目式学习及生活化实践的行为引导,并分析其在提升学生认知、内化价值观与促进社会参与方面的效果,为中学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地协调观;中学地理;渗透路径;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全文:
PDF参考
[1]王成善,姚翰威.数字时代背景下地球科学教育的若干展望[J/OL].科学通报,1-11[2025-08-14].
[2]袁亮.研读新课标:青年地理教师专业成长之阶[J].新课程导学,2025,(21):1-4.
[3]蒋丹丹,肖兰芳.初中地理教学与生态文明理念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以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为例[J].环境教育,2025,(07):96-99.
[4]梁满英,卢瑞欣,周泳秀,等.基于地理实践力的大单元教学理念——以初中地理“居民与文化”单元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25,(20):70-72.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