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社团发展的前沿动态与最新研究成果综述
摘要
大学生心理社团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功能正不断向专业化、项目化与数字化方向演进。本文系统梳理了心理社团发展的前沿动态,指出其定位已从课外活动升级为“心理育人”关键平台,运作模式呈现品牌化与项目化趋势,并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以提升服务效能。研究聚焦于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实践活动、正念与接纳承诺疗法(ACT)的干预应用,以及朋辈辅导的专业化建设,表明这些方法能有效提升学生心理资本与幸福感。同时,心理社团在应对社交媒体压力、生涯焦虑等新时代心理挑战中展现出显著价值。本文最后指出,未来需构建长效评估机制、深化理论应用、探索跨文化与跨学科融合路径,以充分发挥心理社团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社团;积极心理学;朋辈辅导;数字化干预
全文:
PDF参考
[1]李梅,王涛,张华.基于PERMA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30(05):789-794.
[2]王雷.接纳承诺疗法团体对大学生心理灵活性和生活意义感的促进作用[J].心理学进展,2023,13(02):512-519.
[3]刘晓明,黄妍.高校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胜任力模型构建与验证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1,37(04):550-557.
[4]陈淑菊,赵凯.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及团体干预研究——以某高校心理社团为例[J].校园心理,2023,21(01):45-48.
[5]刘颖,高健.正念认知训练对大学生焦虑情绪及注意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21,44(03):755-761.
[6]熊韦锐,于璐.正念疗法——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方法[J].医学与社会,2011,24(1):89-91.
[7]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Z].2018.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