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ANO模型的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实践研究——以沧州市为例

刘 逸群, 任 冠华, 房 媛媛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民族精神。在当今社会,非遗文化的传承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和发扬。高校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主要阵地,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承责任。美育教育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艺术的形式促进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本文基于KANO模型,结合美育需求指标体系的构建,探讨了非遗文化在高校美育中的应用实践,结合沧州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非遗文化在高校美育中的有效融入提供策略参考。

关键词


KANO模型;非遗文化;高校美育;沧州市;文化传承;美育需求指标体系

全文:

PDF


参考


[1]靳帧.黄河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课程的策略研究[J].时代报告(奔流),2024,(02):94-96.

[2]赵钰娟.瓯越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思政教育路径研究[J].品位·经典,2024,(02):57-60.

[3]王静.地域性非遗文化融入驻地高校美育的实践研究——以盐城地区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3,(24):58-60.

[4]夏艳青,张伟孝.地域性非遗文化融入高校美育的教学实践研究——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3,9(S1):81-84.DOI:10.19980/j.CN23-1593/G4.2023.S1.018.

[5]刘洋,刘洁,袁燕红.乡村振兴背景下龙华大鼓非遗文化融入高等美育的路径研究[J].天南,2024,(04):137-139.

[6]袁丹瑛,夏冬.常州非遗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路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4,(14):45-47.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