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活态传承教育路径探索下 壮锦的现代文化转型与育人价值研究

张 蕊
广西师范大学

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壮锦活态传承教育路径下的现代文化转型及育人价值,通过对壮锦历史渊源、艺术特色的梳
理,分析非遗活态传承教育路径下的壮锦现代文化转型策略:找好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实现文化认同与价值转
化;构建“传承人+教育者”双师共同体;创设资源支持体系,实现家校社协同共育,阐述壮锦在活态传承教育中
的精神塑造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育人价值。

关键词


活态传承;壮锦;文化转型;教育路径;育人价值

全文:

PDF


参考


[1]张卫民,陈秀丽,叫思成.论湘西苗族服饰纹样

之教育意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

(01):47-49.

[2]韦布花,万四维.贵州“村T”:乡村文化潮起来

[J].经济,2025,(Z1):94-96.

[3]玉妮.浅探广西壮族服饰文化产业的发展途径[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3).

[4]张成义,刘介白.壮族服饰的文化特征及传承发

展[J].艺术百家,2022,38(01):170-177.

[5]匡迁.壮族传统服饰的演变解析——以广西龙胜

壮族女子服饰为例[J].丝绸,2024,61(07):141-148.

[6]何银春,施晓莉,曾斌丹,等.西南地区非物质

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

(理学版),2023,50(5):628-638,650.

[7]陈良,宾恩林.西南地区职业教育赋能民族技艺

活态传承的机制演绎、时代挑战与变革方略[J].民族教育

研究,2025,36(02):123-131.

[8]马居里,蒋梅.边疆多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活态生产及传承论析[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24(04):54-64.

[9]黄永林:《非遗传承人传承动机及保护政策研究》,

载《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10]李亚娟,谢双玉.非遗的活态传承:传承人主体

性激发路径[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40(05):49-51.

[11]王玥.壮族服饰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

纺织报告,2020,(02):109-110.

[12]刘进田.文化哲学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

[13]陈雪英.苗族服饰符号的教育价值诠释——基于

西江的教育人类学考察[J].贵州民族研究,2010,31(05):

58-63.

[14]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

原则与社会网络》,李放春、刘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0年,第209、3页

[15]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