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
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的“评价主体单一、评价过程弱化、评价结果片面”等现实困境,为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研究提供实践路径。本研究依托数字化技术,通过分析数字化赋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构建的现实困境,形成“工具—方向—生态”的动态协同逻辑,提炼“思政导向与技术工具、多维动态评价机制与过程、多元评价主体与反馈机制”的三维协同评价基本原则,最后基于“背景—输入—过程—结果”的CIPP评价模型,构建16个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指标,推动数字化赋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关键词
CIPP;教育数字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全文:
PDF参考
[1]安红霞.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02):63-65.
[2]李怀杰.思政大模型推动思政课教学内容创新的理念与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2025,(07):77-83.
[3]张楷芹.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驱动逻辑、运作机理和实现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2025,(02):89-97.
[4]于祥成,杨莉.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课:图景、风险及进路[J].中国电化教育,2025,(07):97-103.
[5]刘祥玲.教育数字化转型中高校课程思政的困境与应对[J].中国电化教育,2022,(08):100-105.
[6]刘健.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学评价的优化策略[J].高教探索,2025,(S1):89-91.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