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研究
摘要
在当今这个前所未有的时代变革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具有开创性的重要论断,为新时代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了方向。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凝聚力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具有关键作用。本文聚焦于内蒙古地区,旨在挖掘其在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突出背景、重大意义,在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且应坚持整体推进的多维进路。[1]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内蒙古;文化认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法治建设
全文:
PDF参考
[1]纳日碧力戈,萨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维进路[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04): 149-155.
[2]徐爱昕,何宝祥.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J].大众文艺,2022,(08):194-196.
[3]董仲磊:《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同心文化互动关系及共进路径探析》,《青海社会科学》2019
[4]周丽琴.试论“中国梦”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老区建设,2013,(14):7-9.
[5]罗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DOI:10.27230/d.cnki.gnmsu.2021.000760.
[6]高承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意义与铸牢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12):24-30.
[7]张群.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索及深化路径[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1,(08):26-29.
[8]郝时远.文化自信、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0(6):1-10.
[9]罗琛.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7).
[10]莫秋婵.论中国梦的三个价值维度[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7,17(05):91-96.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