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常山县喝彩歌谣为例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的流变资源,正面临现代文明的冲击,陷入消亡缓慢的困境,保护和传承非物质遗产成为国民普遍关注的话题,农村非遗问题尤为引人关注。农村非遗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结晶,是传统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城市化进程越来越深入,农村非遗正被人们淡忘,保护和传承农村非遗,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常山县喝彩歌谣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实地考察法等方法,探讨在美感教育视角下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发现,常山县喝彩歌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价值,但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建全激励制度、注重教育渗透、创新文旅模式以及政府与民间通力合作等,旨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美感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常山县喝彩歌谣
全文:
PDF参考
[1]曾越洋.常山喝彩歌谣研究[D].温州大学,2022.
[2]曾越洋.演述场域的标定和非遗的存续——以常山喝彩歌谣为例[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21,(00):76-90.
[3]郑委平.常山喝彩歌谣的艺术特征及发展方向[J].文化月刊,2019,(11):144-145.
[4]王昱,曾令兵.新时代背景下常山喝彩歌谣开发模式探析——基于地方文化礼堂的喝彩歌谣传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9,(10):6-7.
[5]王昱.文化人类学视角下常山喝彩歌谣与采茶歌推广的结合探究[J].福建茶叶,2019,41(01):232-233.
[6]曾令兵,黄鑫.让喝彩歌谣代代传[J].浙江档案,2017,(08):52-53.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