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亚高原习服训练的“代谢需求特异性”理论分析与方法适配路径
摘要
亚高原(1500-2500米)习服训练通过适度低氧刺激可有效提升运动员生理机能,但其效果受运动项目代谢特征的显著影响,需基于“代谢需求特异性”制定差异化方案。不同运动项目(如耐力性、速度力量性、技能主导类)的能量供应模式存在本质差异,具体表现为有氧/无氧代谢占比、代谢底物利用及疲劳恢复机制的不同,这种差异导致亚高原习服的生理目标、训练方法及效果评价标准呈现“项目特异性”。本研究从理论层面构建“代谢需求-习服机制-方法适配”的逻辑链条,旨在为亚高原训练在不同项目中的精准应用提供理论框架,推动亚高原习服训练从“经验化”向“科学化、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
亚高原习服训练;代谢需求特异性;能量供应模式;训练方法适配
全文:
PDF参考
[1]王永春,李嘉翔.高原习服的训练方法及其在军事中的应用[J].陆军军医大学学报,2025,47(01).
[2]柏雪烨紫.平原常压预缺氧措施预防、预警急性高原病及促高原习服研究[J].西藏大学,2025.
[3]徐彭杰,李东文,卢洪.习服训练对初进高原驻训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操作质量影响的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2,17(04).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