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态对比研究:透视背后文化思维差异——“剖析语态运用,为跨文化交流与语言教育提供新思路”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在被动与主动语态运用上的显著差异。通过细致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其背后的文化根源、思维习惯以及独特的语言结构特征。在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较为广泛,其主要目的是突出动作的承受者,或是将信息的关键焦点呈现出来。相比之下,汉语更倾向于使用主动语态。这种语态使用上的差异,对两种语言在语义的精准表达和实际的语用功能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清晰地展现了两种语言在文化思维层面的深层次差异,为跨文化交际的顺畅开展以及语言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英汉语态;文化思维;主动语态;被动语态;语言对比
全文:
PDF参考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戴炜栋,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3]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6]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7]束定芳.语言文化差异的认知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赵世举.语言与文化研究论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0]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