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

李 彬, 丁 清源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

摘要


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互作用的背景下,本研究聚焦西双版纳边境地区“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重叠加的乡村振兴现实困境。基于田野调查与空间分析方法,构建“生态-文化-治理”三元分析框架,揭示热带雨林资源价值转化、跨境产业链协同、民族文化数字化传承等核心议题的运行机制。研究表明:西双版纳乡村振兴面临产业结构失衡(传统农业占比62.3%)、生态承载压力(森林覆盖率下降至58.6%)、地缘政治博弈(跨境合作项目落地率不足40%)及数字技术治理滞后(60岁以上村民数字化素养仅为21.7%)等结构性矛盾。其突破路径在于构建“价值转化—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三位一体的协同机制,通过建立跨境生态补偿标准(建议补偿系数设定为1:2.5)、完善“境内关外”政策梯度(提出“政策沙盒—试验田—推广区”三级架构)、培育数字乡民(设计包含6大模块的培训体系)等创新实践,为西南边疆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工具包。

关键词


乡村振兴;边疆治理;生态补偿;文化资本;跨境协同;数字乡民

全文:

PDF


参考


[1]任筱楠,任重.西双版纳免签带火东盟游客“中国深度游”[N].环球时报,2025-02-18(007).DOI:10.28378/n.cnki.nhqsb.2025.000886.

[2]张保华.云南民族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26-127.

[3]夏咏,王宇譞.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3(9):47-49.

[4]戴振华.西双版纳:开放涌活力幸福绘新景[N].云南日报,2025-01-19(003).DOI:10.38259/n.cnki.nynrb.2025.000279.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