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回应视域下跨学科教学技术增强的实践研究——从壮乡歌谣悟导数与函数单调
摘要
本研究基于文化回应性教学理论提出“文化—技术—数学”融合的跨学科教学实践方案,以壮乡歌谣中响度变化率与音波图波动关系为认知锚点,构建“歌谣响度变化率—导数”隐喻映射,引导学生将文化经验转化为导数符号的数学抽象,突破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理解难点。信息化教学与AI辅助技术增强,实现民族文化资源与数学知识的深度融合,推动导数教学从符号记忆向意义建构转型。本研究以微课为推广载体,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文化认同感,为民族地区数学教育创新提供可复制的路径范式。
关键词
跨学科教学;民族文化;文化回应;技术增强
全文:
PDF参考
[1]丁福军,张维忠.民族地区数学教学中文化回应的内涵、价值及策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3,15(03):89—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Gay, G.Preparing for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2, 53 (2) :106~116.
[4]张家军,钱晓坚.论文化回应性教学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5,37(05):87—92.
[5]马宁,谢敏漪.英国高校技术增强学习的现状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6(05):58—64.
[6]张景中,彭翕成.深入数学学科的信息技术[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05):1—7.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