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电影美学视域下海上钢琴师的灵韵分析
摘要
本雅明在《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提出传统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具有独一无二的神性,然而在技术主宰的时代,“灵韵”似乎正在逐渐消逝。影片《海上钢琴师》中钢琴天才1900终身栖身邮轮、拒绝踏入陆地的传奇故事,深刻呼应了瓦尔特·本雅明的核心理论,1900与船同沉的结局,是一曲前工业时代“灵韵”的挽歌。本文旨在通过本雅明电影理论中的三个概念工具—灵韵、寓言以及视觉无意识对影片《海上钢琴师》进行分析,电影是如何巧妙运用镜头语言来反映1900对灵韵的坚守。
关键词
灵韵;寓言;视觉无意识
全文:
PDF参考
[1]Goebel Rolf J. Walter Benjamin and the Aesthetics of Film, Journal[J].GERMAN STUDIES REVIEW. Volume 44, Issue 1. 2021. P191-193.
[2]马立新.论本雅明电影哲学思想的超越性——重读《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J].当代电影,2021(08)
[3]瓦尔特·本雅明.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王才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4]李小倩,王纯菲.论本雅明电影理论的三个概念工具——对“灵韵”、寓言理论、影像构筑的解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6(02)
[5]辛娣.本雅明寓言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