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分析
摘要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面临多维互动增强、结构复杂度提升等新挑战。现有的区域协同分析方法在指标维度单一、动态性不足、网络结构洞察有限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精细把控区域之间的真实协同关系演化过程。为此,本文引入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方法,结合人工智能中的层次分析法(AHP)与复杂网络建模技术,构建长三角城市间经济协同综合指标体系和动态协同网络模型。首先通过引入产业链数据、跨区域投资数据、专利合作、人口流动等多源数据,构建多维协同指标体系,并采用AHP方法确定权重,建立综合协同指数模型。随后,基于资金流、物流、技术流等要素,构建时序化协同网络,提取网络密度、聚类系数、中心性等拓扑特征指标,对城市协同结构与核心节点演化路径进行追踪分析。进一步,通过协同强度矩阵和协同指数(RESI)建模,实现对区域协同细节的量化刻画与趋势预测。结果表明:在2010—2022年间,长三角区域协同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网络密度由0.38提升至0.64,区域内部聚集性增强,核心节点由“沪宁线”向“沪宁合杭甬”扩展。研究有效提升了对区域经济协同的细节把控能力,为区域高质量一体化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与模型基础。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经济协同;多源数据融合;协同网络建模;复杂网络分析
全文:
PDF参考
[1]赵领娣,孙兆旭.海岸带城市经济发展质量与生态韧性协同发展演化及空间收敛特征[J].经济地理,2023,43(7):119-129.
[2]李云,沈凤钱,申霄媛,等.跨界治理网络视角下深港跨界区域协同发展研究[J].热带地理,2023,43(12):2249-2262.
[3]李国平,吕爽.京津冀跨域治理和协同发展的重大政策实践[J].经济地理,2023,43(1):26-33.
[4]李俊明,魏雯琪,张鹏,等.中国市域数字经济发展对减污降碳协同的促进效应及其空间分异[J].经济地理,2023,43(12):169-180.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