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旅游参与者行为特征及认知差异研究——基于中国游客的实证分析

耿 子淳1, 王 嘉懿1, 付 裕成1, 王 家和2
1、人朝分实验学校
2、群贤世青研究院

摘要


野生动物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重要形式,其可持续发展需要平衡游客行为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本研究基于434份有效问卷,通过描述性统计与交叉分析,探讨不同参与频率游客的行为特征及其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知差异。结果表明:(1)游客偏好安全性高、便利性强的活动(如游览动物园),非专业性体验占主导地位;(2)参与频率显著影响关注因素:低频游客重视安全,中频游客关注生态影响,高频游客更注重经济成本;(3)高频参与者对旅游活动的负面效应(如栖息地干扰、商品化)认知更系统,且更倾向于支持限制性政策。研究揭示了公众认知的动态演化规律,提出需强化教育宣传、优化管理政策、限制高风险活动等建议,为平衡野生动物旅游的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参与者行为;可持续发展;认知差异

全文:

PDF


参考


[1]丛丽,吴必虎,李炯华.国外野生动物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12,27(05):57-65.

[2]Paul Reynolds & Dick Braithwaite (2001): Toward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wildlife tourism, Tourism Management, 22, 31-42.

[3]张建萍.生态旅游与当地居民利益——肯尼亚生态旅游成功经验分析[J].旅游学刊,2003,(01):60-63.

[4]生态旅游兴起 人与野生动物该如何相处,《光明日报》,2022年01月16日,05版.https://news.gmw.cn/2022-01/16/content_35450511.htm

[5]王佳钰,徐菲菲,严星雨,等.野生动物旅游者价值观、共情态度与动物友好行为意向研究[J].旅游学刊,2023,38(12):14-25.

[6]Catherine Macdonald & Julia Wester (2021):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wildlife tourism: defining terms, harms, and benefits, Journal of Ecotourism,20(3), 198-209.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