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驱动下的非遗创新传播实践路径研究——以《兵马俑打工记》为例

吕 莹莹, 潘 波, 汪 海波, 梁 小凤
西安培华学院 传媒与设计学院

摘要


在短视频成为信息传播重要载体的当下,AI为非遗保护与传播提供了新可能。本文以短视频《兵马俑打工记》为案例,探究AI赋能非遗创新传播的实践路径。研究聚焦其视频内容,重点从三个维度展开剖析。首先,在叙事重构层面,AI将静态历史符号转化为具有现代剧情和戏剧冲突的“打工仔”角色,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其次,在文化再生产层面,作品对传统IP进行创造性解构与重组,生成兼具文化内核与网络活力的新内容;最后,在情感共振层面,通过切中当代年轻群体的社会情绪,以共情表达引发广泛互动与文化认同,为AI助力非遗传播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范式。

关键词


AI;《兵马俑打工记》;叙事重构;文化再生产;情感共振

全文:

PDF


参考


[1]马文美.后现代视域下中国反侦探小说的世纪流变与叙事重构——兼论须一瓜反侦探小说的叙事策略[J/OL].贺州学院学报,1-13[2025-08-17].

[2]刘遵季,王楠,刘亚,等.情境沉浸式叙事护理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2025,6(06):1040-1045.

[3]袁赉琛.文化符号学视域下AI微短剧的视觉隐喻研究[J].视听,2025,(16):17-20.DOI:10.19395/j.cnki.1674-246x.2025.16.017.

[4]周一.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图书馆空间重构与服务优化研究[J].兰台内外,2025,(23):75-77.

[5]赵欣,李佳倩,赵琳.专业虚拟社区知识增殖机理的实证研究——基于情景实验法[J].情报资料工作,2021,42(04):48-55.

[6]魏洁明.从“心灵鸡汤”到品质技能的进阶——深度教学视域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模式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16):24-26.

[7]刘洋.文学情感计算的五大方向及其问题[J].中国比较文学,2025,(02):205-222.DOI:10.16234/j.cnki.cn31-1694/i.2025.02.003.

[8]于瑞强,谢艳娟.新时代乡村体育文化空间生产的在地性表达与行动路径——以贵州“村BA”为例[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51(03):30-38.

[9]戴园园,贾雪玲,梁静,等.走出西方质性研究方法“普适性”和“普世性”的双重迷思——基于文化维度理论的中美比较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24,37(12):64-72.

[10]印紫莱.情感调节赋能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J].英语教师,2025,25(01):105-107.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