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筋失衡”探讨帕金森病的防治
摘要
床表现,随着病程进展除了运动功能严重受限外,抑郁、便秘等非运动性症状也会随之而来,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
严重危害。中医在防治PD,疗效较好。基于此,本文从中医“精经失衡”理论出发,探讨精筋失衡的含义,及其与
PD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PD其发病机制与精不养筋,筋病伤筋,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传统理念,以滋精养
筋,调筋通精为防治原则,提出饮食调护、中医外治法、调畅情志等防治策略,旨在为帕金森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理
论依据和临床思路。
关键词
全文:
PDF参考
[1]刘振国,李文涛.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中西医结
合诊治专家共识(2020)[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
杂志,2020,27(4):247-252.
[2]王坚,邬剑军,常颖,等.中国帕金森疾病蓝皮
书[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24,32(S1):1-41.
[3]Li G, Ma J, Cui S, et al. Parkinson’s disease in
China:a forty-year growing track of bedside work[J]. Transl
Neurodegener, 2019, 8:22.
[4]嵇晶,张云羽,王令充,等.基于经典名方的药
食同源大健康产品开发应用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
报,2023,39(9):961-966.
[5]罗文艺,赵凯维,梁佳,等.《养生三要》饮食
养生观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治志,2024,30(8):
1290-1293.
[6]马莉君,闫文静,戴霞.基于“治未病”理论探
讨《饮膳正要》饮食养生思想[J].西部中医药,2024,37
(11):26-29.
[7]朱文静,吴春云.天麻素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
病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21,50(15):2670-2674.
[8]陈浩,师亮,王燕宏,等.甘草黄酮对MPTP帕金
森病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效应及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0):225-229.
[9]贾玉洁,王炯,张雪竹,等.三焦针法结合局部
取穴治疗帕金森病流涎30例[J].中国针灸,2023,43(8):
925-926.
[10]钟原,罗卫平,赵明华,等.针刺治疗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30):
140-142.
[11]张钰敏,张莉.灵龟八法开穴灸治疗帕金森病的
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22,33(9):2211-2212.
[12]叶家盛,郑碧珠.麦粒灸四花穴治疗帕金森病30
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6,25(3):41-42.[13]许萍萍,潘宾,蔡莉莉,等.基于《诸病源候
论》探讨强直少动型帕金森病导引法[J].中医药临床杂
志,2023,35(4):683-688.
[14]孙文玉,毕鸿雁.导引术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
平衡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0,
26(7):836-841.
[15]严石卿,李殿友.伸筋行气导引法,助力帕金森
康复[J].中医健康养生,2024,10(4):25-27.
[16]董双双,颜虹杰,董青,等.八段锦训练对帕
金森病患者步态和平衡功能改善的影响[J].康复学报,
2022,32(1):18-24+31.
[17]曹震宇,季诚昕,王磊.中医传统运动应用于帕
金森病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报,2024,40(11):1275-1284.
[18]方翠霓,邓景贵,宋涛,等.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1):34-35.
[19]席晓明,毕鸿雁.腹部扭转运动对帕金森病患者
抑郁、便秘、运动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
论与实践,2022,28(2):220-226.
[20]朱珺尧,许伊婷,张玲,等.帕金森病并发抑郁
的发生率Meta分析[J].心理月刊刊,2024,19(8):54-
56.
[21]黄瑞欧,王省,盛蕾,等.基于“肝主筋脉,调
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J].世界科
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3):933-938.
[2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
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
障碍学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J].中华神
经科杂志,2020,53(12):973-986.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