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伏邪论治睡眠障碍的临床应用
摘要
内伤伏邪理论认为,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痰、瘀等邪气内生,潜伏于体内,形成伏邪,影响阴阳气血的平
衡和气机的升降出入,导致睡眠障碍。结合临床案例,从内生伏邪对睡眠的影响,对气郁痰阻证、瘀血阻络证、血
虚证、虚寒内伏证等四种证型进行论证治疗。结论:伏邪理论作为中医理论的一部分,其与现代医学理论之间存在
差异。如何将伏邪理论与现代医学实践相结合,制定出既符合中医理论又能在现代医学框架下得到验证的治疗方案,
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内生伏邪理论治疗睡眠障碍的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患者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减轻
睡眠障碍,临床可进一步推广。
衡和气机的升降出入,导致睡眠障碍。结合临床案例,从内生伏邪对睡眠的影响,对气郁痰阻证、瘀血阻络证、血
虚证、虚寒内伏证等四种证型进行论证治疗。结论:伏邪理论作为中医理论的一部分,其与现代医学理论之间存在
差异。如何将伏邪理论与现代医学实践相结合,制定出既符合中医理论又能在现代医学框架下得到验证的治疗方案,
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内生伏邪理论治疗睡眠障碍的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患者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减轻
睡眠障碍,临床可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睡眠障碍;不良反应;内生伏邪;辩证论治
全文:
PDF参考
[1]黄冰玥,侯玉铎,张文超.失眠障碍的中西医诊
疗现状探析[J].2022,31(7).
[2]胡金,韦姗姗,姜海洲,罗静怡,杨薇,张云
敏,王欣波,文朝楠.失眠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
中药杂志,2023,48(19):5122-5130.DOI:10.19540/
j.cnki.cjcmm.20230721.601.
[3]赵珮翡,陈少玫,李嘉琪,韦启志,陈妙玲.基
于脑肠轴理论探讨调神和胃法辨治失眠症[J].中医临床研
究,2023,15(33):55-58.DOI:10.3969/j.issn.1674-
7860.2023.33.011.
[4]杨云霜,张蓉,张箫月,杨金亮.从心论治失眠
的中医理论探析[J].中国医药,2015,10(6):917-919.
DOI:10.3760/cma.j.issn.1673-4777.2015.06.045.
[5]黄红珍.谨守病机运用伤寒方辨治失眠症可行性
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