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外路手术治疗RD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巩膜外加压联合视网膜光凝术在视网膜脱离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18例2021年6月-202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PVR C1级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常规行视网膜外放液术以后,10例行传统的巩膜外加压联合经巩膜冷凝术(传统手术组),8例患者行巩膜外加压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改良手术组),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视网膜是否成功复位、视力变化、眼压变化及玻璃体炎症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视网膜脱离均成功复位;术后第3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较术前显著提高:传统手术组为0.30±0.07 VS 0.19±0.06(P=0.019);改良手术组为0.51±0.11 VS 0.25±0.08(P=0.009);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传统手术组术后第1周内玻璃体炎症反应加重5例(50%),明显高于改良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巩膜外加压联合视网膜光凝术可有效复位视网膜,提高患者视力;术后玻璃体腔炎症反应较传统巩膜外加压联合经巩膜冷凝术轻。
关键词
巩膜外加压;视网膜光凝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全文:
PDF参考
[1]林振强,崔金利,熊晓媚等.影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抉择相关临床因素的研究进展,眼科学报.2023,38(7):504-511.
[2]赵鲁新,祝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内外路手术预后的观察,江苏科技信息.2022,39(07):66-69.
[3]韩林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进展,医疗装备.2023,36(22):159-164.
[4]刘思源,张文芳,杜宁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国际眼科杂志.2021,21(09):1570-1575.
[5]张珂,刘早霞.影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的因素分析,国际眼科杂志.2020,20(01):87-91.
[6]魏婧.两种外路手术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中国药物与临床.2022,22(1):60-63.
[7]蒋艳华,谢怀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微创巩膜外加压术后影响复位和视力的因素分析,国际眼科杂志.2019,19(03):481-484.
[8]刘晶劼,刘勃实,李筱荣.吊顶灯辅助照明技术在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进展,眼科新进展.2023,43(10):814-818.
[9]张宁,张百珂,贾雍等.折叠顶压球囊与传统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对比研究.国际眼科杂志.2023,23(05):813-817.
[10]微创折叠球囊巩膜外加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国际眼科杂志.2024,24(02):277-283.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