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肌腱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中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分析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采取定点定位针刺肌腱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重庆市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组时间2023年1月至12月,随机分为均为30例的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定点定位针刺肌腱,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将临床疗效、腰部疼痛情况、腰部功能、并发症作为本研究评估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治疗结束3个月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均降低,但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3个月后SF-MPQ评分较治疗8周后升高,观察组患者SF-MPQ评分仅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治疗结束3个月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均降低,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价量表(JOA)评分均升高,但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束3个月后ODI指数较治疗8周后升高,JOA评分较治疗8周后升高降低,仅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ODI指数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期间背部针刺部位或埋线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经比较(P>0.05)。结论: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采取定点定位针刺肌腱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腰部疼痛、促进腰部功能恢复的远期疗效较佳,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针刺肌腱;疼痛
全文:
PDF参考
[1]张巍,沈海,李越,等.柴胡疏肝散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5,20(2):292-294.
[2]李航,谭惠英.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12):170-173.
[3]张应琳,刘建民.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进展[J].巴楚医学,2023,6(4):108-111.
[4]顾蕊,王岩,陈伯华.中国非特异性腰背痛临床诊疗指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2,32(03):258-268.
[5]梁浩浩,黄重燕,吴跃峰,等.冯淑兰“腰腹九针”针刀松解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经验介绍[J].新中医,2025,57(09):130-134.
[6]阿米拉·库阿提,李耀竼,周谋望,等.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居家运动治疗的依从性和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3,38(03):360-365.
[7]包添力,傅一栋,张帅.针刺痛敏点及董氏奇穴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4,31(06):967-970+1093.
[8]余圣贤,徐盼,郭进华,等.局部密集针刺结合筋膜松解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4,39(15):3063-3065.
[9]马弛,董宝强,富昱.基于经筋理论探讨毫针关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3,14(02):63-65.
[10]张焕琨,韩丑萍.针刺肌腱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2011,9(1):55-57.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