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困境与长效运行机制构建

李 鸿宗

摘要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作为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其管护效能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存在老化失修、管护主体缺位、资金短缺、技术滞后等突出问题,导致设施利用率低下与功能退化,亟需构建长效运行机制以破解现实困境。本研究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协同治理理论及可持续生计框架,通过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系统梳理了设施管护的制度性、经济性、社会性与自然性多维成因。研究发现,产权模糊、资金筹措单一、农户参与不足及地理环境差异是制约管护效能的核心矛盾。为此,研究提出以“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技术赋能”为核心的长效运行机制,重点构建产权明晰制度、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智能化技术支撑体系及农户参与式管护模式,并设计差异化政策路径以实现机制落地。研究结论为优化农田水利设施治理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困境;长效运行机制;协同治理;技术赋能

全文:

PDF


参考


[1]王亭.菏泽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及其探讨[J].农业科技创新,2025,(02):56-58.

[2]薛瑾,沈鸿超,刘方.多举措加强石林县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J].云南农业,2024,(09):14-17.

[3]杨钰.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J].农村工作通讯,2024,(16):12.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