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具身认知视角下的非遗展陈感知路径研究
摘要
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文化领域的背景下,非遗文化传承面临传承人老龄化、传播范围受限等挑战,数字展陈成为关键载体,其虽突破物理时空局限拓宽了传播渠道,但存在文化语境缺失的问题。依据具身认知理论,非遗传承的本质是身体与技艺、仪式、空间相互构建的知觉实践,即技艺内化于肌肉记忆,仪式依托身体展演与观众产生共鸣,空间意义凭籍身体感知而被塑造。为此,数字展陈需实现三重转向:从"物质载体"转向"文化基因",通过数字技术解构动态工艺;从"单向展示"转向"交互生成",以具身交互激活用户共创;从"再现美学"转向"生成美学",借助身体参与重构文化意义,从而推动非遗由静态保存转变为活态呈现。
关键词
具身认知;非遗文化;数字展陈
全文:
PDF参考
[1]胡绮.博物馆中数字展陈的交互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20.DOI:10.27381/d.cnki.gwlgu.2020.000095.
[2]李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叙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21.DOI:10.27653/d.cnki.gzysy.2021.000009.
[3]宋宁.身体在场创作:数字交互表演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23.DOI:10.27250/d.cnki.gnjyc.2023.000020.
[4]芮必峰,昂振.传播研究中的身体视角——从认知语言学看具身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04):33-39.
[5]师曾志.虚实共生中追寻“真实”与“创造”的生命叙事[J].北大新闻与传播评论,2024,(00):267-287.
[6]谈国新,何琪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研究现状、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J].理论月刊,2021,(09):87-94.DOI:10.14180/j.cnki.1004-0544.2021. 09.010.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