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课堂空间形态重构研究

朱 诗欣
四川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


早期培养是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阶段,课堂作为核心教育场域,其空间形态对人才成长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剖析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课堂空间逻辑,强调个体实际生活体验对于课堂空间重构的作用。并以芬兰现象驱动的跨学科课堂为例,探讨了其三维空间重构路径及对创新素养培育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课堂空间形态重塑的可能方向,以期为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启示。

关键词


早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空间生产理论;现象学习;课堂空间

全文:

PDF


参考


[1]李强.(2024-03-12).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3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2]张涛,李如密.重新发现教学中的空间——论教学空间的性质及价值意蕴[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2(4).

[3]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M].刘怀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年,第58页.

[4]于国文,曹一鸣.跨学科教学研究:以芬兰现象教学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07):57-63.

[5]Mattila, P., Silander, P., & Ryymin, E. (2015). How to create the school of the future: Revolutionary thinking and design from Finland. University of Oulu,Center for Internet Excellence.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