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模式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研究

裴 雨萱, 刘 志轩
北方工业大学

摘要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它们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见证,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传统的传承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依存的环境
形势严峻。本文深入探讨了“非遗+”模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传承与创新中的应用与实践。通过分
析“非遗+”模式的内涵、特点及其对非遗传承与创新的作用,通过创新非遗传承方式,以“非遗+科技”“非遗+
研学”“非遗+校园”等多种多样的“非遗+”的形式,加强非遗的宣传与教育,以及推动非遗与现代科技、旅游等
产业的融合,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非遗的魅力,从而激发全社会对非遗保护的关注和参与。

关键词


产业融合;“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保护与传承

全文:

PDF


参考


[1]甘代军、高唯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

性困境及其突破》,《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 版 )》2024年 第3期, 第109-117页。[Daijun GAN &

Weiwei GAO:《The Dilemma of Modernity in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its Solution Approaches》,

《Journal of Yuna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les and Social

Sclences)》2024年第3期,第109-117页。]

[2]许栋樑、任珊、王智薇:《文化传承视角下非遗

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体系构建》,《家具与室内装

饰》2024年第02期,第12-17页。

[3]毛茜:《四川非遗传统舞蹈在数字新媒介环境下

的保护路径思考》,《四川戏剧》2023年第02期,第150-

152页。

[4]张倩:《“非遗”传统舞蹈的当代构建与审美表

达——以朝鲜族农乐舞为例》,《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

院学报)》2022年第04期,第156-160页。

[5]王一:《非遗文化的新媒体传承与价值创新——

以东巴文为例》,《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第S1期,

第163-165页。

[6]肖丽娟:《非遗保护视阈下传统舞蹈的传承路

径与文化价值思考——以得荣学羌为例》,《四川戏剧》

2023年第10期,第119-121页。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