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普曼戏剧三角理论视域下人物形象建构研究 ——以话剧《恋爱的犀牛》马路为例
摘要
孟京辉执导的话剧《恋爱的犀牛》中,马路与明明的爱情故事令人深思。马路由拯救者角色逐渐转换为被
害者角色,而最终沦为迫害者角色。本文运用卡普曼戏剧三角理论对马路的行为模式、角色转换及与其他角色的互
动关系进行剖析,深入探究马路形象的建构方法,以期为人物形象塑造提供新的理论支撑,为人物形象研究提供新
的视角与方法。
害者角色,而最终沦为迫害者角色。本文运用卡普曼戏剧三角理论对马路的行为模式、角色转换及与其他角色的互
动关系进行剖析,深入探究马路形象的建构方法,以期为人物形象塑造提供新的理论支撑,为人物形象研究提供新
的视角与方法。
关键词
卡普曼戏剧三角理论;《恋爱的犀牛》;马路;人物形象建构
全文:
PDF参考
[1][美]斯蒂芬·卡普曼.人间无游戏[M].田宝,张思
雪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
[2]廖一梅.恋爱的犀牛[M].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
[3]张德.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鸿举千.爱与不爱——话剧《恋爱的犀牛》观感
[J].戏剧之家.1999(05):24—25.
[5]李好.爱情中的心理效应[J].中南药学(用药与健
康),2016(11):70.
[6]李宏伟,李明月.《恋爱的犀牛》台词的修辞心
理探析[J].明日风尚,2016(23):275.
[7]王珏.孟京辉“中式先锋”戏剧研究[D].闽南师
范大学,2024.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