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关怀视阈下的公共艺术探究
摘要
断裂,地方韧性也面临危机与失衡。若要探索全球化局势下弹性的、可持续的家园建构方式,我们就需要探讨个体
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公共艺术作为一种非传统景观形式,在应对由全球化与本土建设之间的脱节而造成的一系列生
态问题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公共艺术的功能不应该只停留在表层的“重现”与视觉传达上,而应该重视
其生态关怀的作用,通过场地干预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来激发更多的质疑、反思、宣言与行动,使人们关注自身的
生存问题,从头谛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重塑未来地方韧性。
关键词
全文:
PDF参考
[1]Sun Moya. Collective Territories: Public Art Practices
for a Resilient Localization[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2018,6(1).
[2]Gudynas, E. (2011, July). Good Life: Germinating
Alternatives to Development. Latin America in Movement,
(462).
[3]周梓卉,李振兴,石羽.生态韧性城市的演化与
发展研究[J].建筑科学,2023,39(02):202-206+234.
[4]谭净.当代艺术的生态关怀[D].贵州大学,2022.
[5]赵奎英,刘艳芬.生态美学研究的困境、前景与
趋势——赵奎英教授访谈[J].鄱阳湖学刊,2021(04):
40-48+126.
[6]梁雪.《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D].山东大学,2021.
[7]周曦.自然公共空间:大地艺术“场所”诉求的
当代运用[J].公共艺术,2021(01):27-35.
[8]张安珂.生态视野下的大地艺术研究[D].南京大
学,2020.
[9]张慧光.基于生态语境下公共艺术设计的转变[J].
蚌埠学院学报,2020,9(01):15-18.
[10]陈炯,甘露.互动与秩序——生态场域理论视
野下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J].美术观察,2020(02):
92-94.
[11]赵邦崇.大地艺术—自然的人文重构[D].四川美
术学院,2018.
[12]米玲.浅析“大地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中“生
态观”的异同[J].艺苑,2017(01):29-34.
[13]张苏卉.艺术介入生态——公共艺术的生态观[J].
文艺评论,2013(01):20-23.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