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荒野机器人》中的社会镜像隐喻
摘要
动画电影《荒野机器人》通过机器人萝斯在荒岛中的生存实践,构建了一个探讨现代性困境的哲学寓言。
本文从二元对立生存观念的张力切入,分析影片中萝斯与芬克、锋爪阵营的对抗所隐喻的理性与感性、工具理性与
人性价值的冲突;进而通过萝斯从规范内化到主体觉醒的三重进化路径,揭示个体在技术文明时代重构主体性的可
能性;同时,影片通过情感与认知的双重反叛,解构了人机交互的传统框架,为技术化生存中的人文危机提供反思
路径;最终,差异与共识的共生叙事指向了现代社会的和解智慧——在保留独特性的基础上实现动态平衡。本文结
合结构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意志理论、福柯规训理论及黑格尔辩证法,深度剖析影片的哲学意蕴,并映射现实社会
中技术崇拜、价值迷失与群体性症候等问题,为当代文明演进提供批判性思考与实践启示。
本文从二元对立生存观念的张力切入,分析影片中萝斯与芬克、锋爪阵营的对抗所隐喻的理性与感性、工具理性与
人性价值的冲突;进而通过萝斯从规范内化到主体觉醒的三重进化路径,揭示个体在技术文明时代重构主体性的可
能性;同时,影片通过情感与认知的双重反叛,解构了人机交互的传统框架,为技术化生存中的人文危机提供反思
路径;最终,差异与共识的共生叙事指向了现代社会的和解智慧——在保留独特性的基础上实现动态平衡。本文结
合结构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意志理论、福柯规训理论及黑格尔辩证法,深度剖析影片的哲学意蕴,并映射现实社会
中技术崇拜、价值迷失与群体性症候等问题,为当代文明演进提供批判性思考与实践启示。
关键词
社会隐喻;主体重构;自我突破;差异与共识
全文:
PDF参考
[1]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 [M].李幼
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 [M].庞景仁译.北京:商
务印书馆,1986.
[3]W.D. Ross:“Foundation of Ethics”,Oxfond:Oxfond
University Press,1960.
[4]霍 克 海 默, 阿 多 诺.启 蒙 辩 证 法 [M].曹 卫 东,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5]福柯.规训与惩罚 [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
[6]贝洛克(S.).具身认知:身体如何影响思维和行
为 [M].李盼,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7]黑格尔(G.W.F.).精神现象学 [M].贺麟,王玖
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8]海德格尔(M.).存在与时间 [M].陈嘉映,王庆
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