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认同视域下乡村文化意义生成机制与对外传播路径研究 ——以兰溪“村 BA”“村超”为例

徐 沁
中共兰溪市委党校

摘要


贵州“村BA”和“村超”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兰溪的“村BA”“村超”为具体案例,深入论
证乡村体育赛事在跨文化认同方面的重要作用,系统分析乡村文化意义的生成机制,并从完善协调机制、优化体育
服务设施、打造乡村文化品牌等维度探索对外传播路径,期望为相关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关键词


跨文化认同;乡村文化;“村BA”“村超”;对外传播

全文:

PDF


参考


[1]王 晨 征.村BA村 超 的 东 莞 路 径 [N].东 莞 日 报,

2023-07-10(A4).

[2]董航维.乡村传播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基于

抖音“村BA”“村超”短视频用户评论分析 [J].新闻世

界,2023(8):47-51.

[3]罗维远.从贵州“村BA”看“体育产业+地域特

色”发展模式为我国乡村建设提供的宝贵经验 [C]//中国

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2023体育社会科学分会

年会论文集.北京体育大学,2023.

[4]蒋成,田德丰,赵昭.“农”味十足的“村BA”

为何火出圈 [N].新华每日电讯,2022-08-12(8).

[5]王慧,杨文静.村超和美乡村的“贵州模样”[N].

贵州民族报,2023-06-30(B1).

[6]曹嫒嫒,欧阳胜勇.贵州“村超”何以火爆出圈?

[N].南方日报,2023-06-19(A7).

[7]蒲毕文,邓星华.我国乡村体育赛事发展经验及

启示——以贵州“村BA”为例 [J].体育文化导刊,2023

(2):68-73+110.

[8]刘美林.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体育赛事发展路径

研究——以贵州“村BA”为例 [J].贵州教育,2022(22):

25-26.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