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下超现实主义的梦境研究

周 千韵
沈阳理工大学

摘要


诞生于20世纪的超现实主义流派摆脱了以传统美学为基础的主流绘画社会,改变了人们对客观实在世界传
统理念的固有认知。其通过借助图像或者符号呈现潜意识的方法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艺术体验。文章指出,
这种对潜意识的探索,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所表达的“梦”思想形成跨时空的呼应。在数字化时代,随着虚拟现
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将进一步拓展艺术的边界。进而为理解超现实主义内心世界及未来我国数字化发
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超现实主义;潜意识;中国“梦”思想

全文:

PDF


参考


[1]彭娜.浅析马格利特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影响[D].

郑州大学,2016.

[2]张烨.艺术作品中梦境意象表现的精神内涵[D].

华东师范大学,2013.

[3]陈睿涵.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超现

实主义艺术流派[J].大众文艺,2023,(10):202-204.

DOI:10.20112/j.cnki.ISSN1007-5828.2023.10.069.

[4]康 宏 威.先 秦 两 汉 梦 文 学 研 究[D].山 东 大 学,

2020.DOI:10.27272/d.cnki.gshdu.2020.001710.

[5]何艳珊.《庄子》“天籁”的超现实主义艺术解

读[J].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2,42(08):58-

71+141.

[6]何瑶.米罗的绘画风格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13(12):120-122.

[7]约翰·德夫曼,黄幸梅.饱蘸火焰的画笔——被

忽视的艺术家安德烈·马松[J].世界美术,2020,(02):

18-22.DOI:10.13318/j.cnki.sjms.2020.02.004.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