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下的外国文学经典中国化:机遇与挑战

丁 君童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摘要


尽管AI在翻译速度上有优势,但它在捕捉语言微妙差异、理解文化背景以及传达原作风格等方面仍有局限。
AI技术也为中国读者提供了接触和理解外国文学作品的新途径,促进了阅读习惯向数字化的转变。虽然AI在文学批评
领域显示出了其潜力,但不能替代人类批评家的共鸣和理解。通过结合AI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人类对文化的深刻理解,
更全面地解读文学作品。将AI作为媒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海外经典结合起来,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关键词


人工智能;原作风格;文化语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读者

全文:

PDF


参考


[1]袁可嘉.学——用——化[J].外国文学评论,1992,

(03):6-8.

[2]朱学博.文化背景知识在汉英翻译中的重要性分

析[J].汉字文化,2024,(18):163-165.

[3]童世骏:《面对作为交往工具的ChatGPT,我们

该用哪种合理性标准?》,《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

[4]李丹丹.傅译《老实人》对原作风格的再现[J].南

方论刊,2021,(01):91-94.

[5]杜英.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现代主义运动的译

介与再造——从《文艺新潮》到《好望角》[J].文艺争鸣,

2023,(08):7-17.

[6]王永亮.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海外出版之旅——聚

焦读者的文化意识及翻译作品出版的营销策略[J].出版发

行研究,2018,(04):59-63.

[7]耀文.中国外文局发布《中外文化交流报告2023》

[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4-09-20(003).

[8]小 仲 马.巴 黎 茶 花 女 遗 事[M].林 纾, 王 寿 昌,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9]陈彦旭,范武邱,郭英剑,等.“中国式现代化

与外语学科建设”十院长谈[J].语言教育,2024,12(03):

1-26.

[10]宋 旭 红, 叶 威.直 观 数 智 面 纱 下 的 文 学 之

“美”[N].社会科学报,2024-01-04(006).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