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观念下的陶艺教学思考
摘要
本文以公共观念为切入点,探讨陶艺教学的革新路径及其社会价值。陶艺教育需突破传统技艺传授的局限,
通过融合公共艺术理念,强化学生的公共意识、空间思维与跨学科创新能力。文章分析了陶瓷艺术与公共艺术的互
动关系,强调其材料属性中的“公共基因”,并主张将公共艺术的价值观与方法论融入教学实践。同时,提出以新技
术(如3D打印、AI技术)和跨媒介手段拓展陶艺创作边界,推动作品从静态展示转向动态交互,增强社会参与性。
公共观念下的陶艺教学需整合多元学科资源,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兼具艺术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从而促进陶
艺在公共领域的创新传播与文化传承。
通过融合公共艺术理念,强化学生的公共意识、空间思维与跨学科创新能力。文章分析了陶瓷艺术与公共艺术的互
动关系,强调其材料属性中的“公共基因”,并主张将公共艺术的价值观与方法论融入教学实践。同时,提出以新技
术(如3D打印、AI技术)和跨媒介手段拓展陶艺创作边界,推动作品从静态展示转向动态交互,增强社会参与性。
公共观念下的陶艺教学需整合多元学科资源,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兼具艺术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从而促进陶
艺在公共领域的创新传播与文化传承。
关键词
陶瓷艺术;公共观念;公共艺术
全文:
PDF参考
[1]孙振华著.公共艺术研究丛书公共艺术的观念与
方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22.03.
[2]朱阳.传统与现代互动中的中国陶艺:全球语境
视域[J].民族艺术,2022.
[3]万艳君.当代语境下中国陶艺教育初探[J].艺术大
观,2020.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