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的“他者”与想象的自我 ——对豆瓣小组“我们假装是蚂蚁”的网络民族志考察

曾 榆净
宁夏大学 民族与历史学院

摘要


本文以豆瓣小组“我们假装是蚂蚁”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民族志的方法进行参与式观察,解释小组成员
为何、如何通过豆瓣小组这一媒介“假装”成蚂蚁,探讨这一行为背后组员的群体特征和真正诉求。首先,组员呈
现出的蚂蚁形象是单纯快乐的、与同伴相互支撑的、意识到外界的危险的,它们有能动性、有情绪、有创造性。其
次,媒介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他者”的感知路径。在豆瓣小组平台设置的基础之上,组员通过反思现实规则、重
构日常场景的方式假装蚂蚁、表演对“他者”的想象以达到短暂放松、欲望满足、情感发泄等目的。于是,“蚂蚁”
实际上指向纯真和善良的人性,成员得以在小组中通过发帖与回帖表演“他者”,使用不同策略吐露自己隐秘的情
绪、探索对自己的另一种想象。

关键词


网络民族志;表演;他者;豆瓣小组

全文:

PDF


参考


[1]赵旭东.网络民族志的涌现——当下世界人类学

书写的文化转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21,43(05):33-45.

[2]孙信茹.线上和线下:网络民族志的方法、实践

及叙述[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24(11):34-48+127.

[3]帕斯卡·艾特尔等.情感学习[M].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2021:128-152.

[4]孙信茹,王东林.玩四驱:网络趣缘群体如何以

“物”追忆——对一个迷你四驱车QQ群的民族志考察

[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6(01):24-45+126.

[5]心 灵 的 整 饰[M].上 海 三 联 书 店, 阿 莉·拉 塞

尔·霍克希尔德,2019:105

[6]丁方舟.重回本真:当代中国青年基于网络空

间的怀旧话语实践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9(04):

98-104.

[7]周俊,毛湛文.网络社区中用户的身份认同建

构——以豆瓣网为例[J].当代传播,2012(01):74-76.

[8]施勇勤,章玲圆.对话理论视域下亚文化圈层热

点的传播逻辑与引导策略——以豆瓣小组“爆梗”现象

为例[J].传媒,2022(01):94-96.

[10]查尔斯·泰勒,程炼,本真性的伦理[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12.71;81:20:3.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