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第七天》文化负载词德译研究

任 满意
青岛大学 外语学院

摘要


本文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以《第七天》高立希译本Die sieben letzten Tage中的文化负载词德译为例,从
“翻译内”和“翻译外”两个维度出发,通过使用“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分析译者行为对译作的制约和影
响。结果显示,译者高立希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主要服务于译文/读者,在连续统上务实程度较高,展现了译者
“社会人”的身份特征。

关键词


《第七天》;译者行为批评;文化负载词

全文:

PDF


参考


[1]NIDA 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2]YU H. Die sieben letzten Tage. [M]. KAUTZ U,

übers. Frankfurt a.M.: S. Fischer, 2017.

[3]冯小冰.选择与坚守——翻译家高立希的中国当代

叙事文学德译之路[J].中国翻译,2022,43(05):95-101.

[4]高立希.我的三十年——怎样从事中国当代小说

的德译[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01):8-11+94.

[5]姜林静.夜莺呦呦入梦来——德语诗歌“夜莺”

形象之转向[J].书城,2023,(11):121-127.

[6]廖慧华,戈玲玲.从目的论角度对比分析《李清

照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0,11(01):102-103.

[7]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

出版社,2000:31.

[8]王建斌.高山仰止一代鸿儒——缅怀德国翻译家、

汉学家高立希教授[J].中国翻译,2021,42(04):90-95.

[9]徐波.论古代文学中的“雨打芭蕉”意象[J].南京

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03):82-83.

[10]余华.第七天[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

[11]周领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M].北京:商

务印书馆,2014.

[12]周领顺.译者行为批评:路径探索[M].北京:商

务印书馆,2014.

[13]周领顺.译者行为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

模式——译者行为研究(其一)[J].外语教学,2010(1):

93-97.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