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火把节的保护发展与民族记忆传承

郑 洪凤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摘要


凉山彝族火把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的保护和宣传下,凉山彝族火把节从彝族村落发展到凉
山州城镇市区,从一种独特的彝族文化活动发展为一种共享的地区文化。它欢乐的节庆氛围,让身处其中的各民族
人们拉进了距离,形成了共同的集体记忆,民族凝聚力得到强化。挖掘凉山彝族火把节的保护模式,有利于民族民
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实现民族团结。

关键词


火把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记忆

全文:

PDF


参考


[1]凉山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编.凉山州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丛书 第1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2]凉山彝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凉山彝族自

治州志:1991 ~ 2006[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1:1222.

[3]黄龙光.试论彝族火神话与火崇拜[J].毕节学院学

报,2010,28(01).

[4]凉 山 彝 族 自 治 州 人 民 政 府.《凉 山 州2022年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统 计 公 报 》[R/OL].(2023-6-

12)[2024-8-1].https://www.lsz.gov.cn/xxgk/tjxx/

tjgb/202306/t20230608_2493902.html..

[5]习近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J].求是,2024,(08).

[6]阿牛木支.试论凉山彝族火把节的传承与变迁[J].

中华文化论坛,2014,(05):157-161.

[7]汤夺先,张丽.习得、展演与交融:少数民族农

民工的城市文化融入——H市M族农民工的调查与分

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1

(07):96-105.

[8]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M].上

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58.

[9]钟 梅 燕.节 日 文 化 空 间 中 的 民 族 交 往 交 流 交

融——以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

报,2022,(06):57-63.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